自然资源部发布新修订《划拨用地目录》,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。新规对20种用地类型和106种具体情形进行科学调整,严格限制划拨用地范围,强调有偿使用原则,同时明确公益性项目审批流程,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。

近日,自然资源部发布了新修订的《划拨用地目录》,这一重要政策调整将于2025年9月正式实施。作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,新规对现行实施了20余年的划拨用地政策进行了全面优化,标志着我国土地资源配置进入更加规范、高效的新阶段。
划拨用地新政:20类用地106种情形全面规范
新修订的《目录》将用地类型精简归并为20大类,细化为106种具体情形。这一调整充分考虑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特别是针对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新兴业态发展带来的新情况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规严格限制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划拨方式,明确规定除符合目录的特殊情形外,原则上都应当采取有偿使用方式。这种转变体现了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向,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。
公益性项目审批:建立多部门协同核查机制
对于非营利性、公益性建设项目,新规建立了更加严格的审查机制。审批过程中需要查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明材料,必要时还将征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。这种多部门协同的核查方式,既能保障真正公益项目的用地需求,又能有效防范借公益之名行商业之实的行为。同时,新规还明确,已划拨土地如因企业改制、转让或改变用途不再符合目录要求的,必须转为有偿使用,这一规定堵住了政策漏洞。
此次《划拨用地目录》的修订,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里程碑。通过科学界定划拨用地范围、规范审批程序、强化有偿使用原则,新规将有力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。随着新政策的实施,预计我国土地市场将更加规范有序,资源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。